侠骨今犹在 剑魄映警魂
- 责任编辑:张文
- 来源:平凉市公安局
- 时间:2025-07-28 16:23
崆峒山脉,巍峨苍茫;云雾缭绕间,黄帝问道处。被崆峒山滋养的崆峒武术,融佛道精髓,“以武止戈、以德化人”的独特魅力经世流传,也造就了从崆峒侠客“剑影江湖”到平凉公安“法治盾牌”与众不同的道路历程。今天,当崆峒武术“以武载道”向世界展示千年之华时,平凉公安正以护航的姿态诠释着与它的不解之缘。
精神共鸣
崆峒侠影里的治安智慧
崆峒武术源于古时平凉边陲要塞,为保家园平安,民众习武之风盛行,淬炼出凛凛风骨。崆峒山高林密,古来也恰是行侠仗义者天然庇护之所。侠客们身怀绝技,怀揣一腔热血,穿行于古道关隘,凭手中之剑、心中之义,除暴安良,守护一方安宁。他们隐遁山林,却不忘人间正道,恰似山间清泉,虽隐于幽谷,却默默滋养着平凉大地。清代《平凉府志》记载的“崆峒弟子常助官衙缉盗,夜巡商街”,“威远镖局,护航商道”,堪称最早的“警务辅助力量”。
崆峒侠客的道德自律与平凉警察的法治信仰,崆峒武术的个体勇武与平凉公安的集体战斗力,看似源于不同时代的社会治安逻辑,在维护正义的终极目标上殊途同归,它们的差异与融合,恰恰体现了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演进脉络,也证明了平凉公安与崆峒武术,一脉相承,使命相通。
跨界传承
从传统武术风到现代警察蓝
斗转星移,昔日侠客的身影已融入历史长河,然而崆峒山所孕育的侠义精魂,却未曾消散于虚空。当历史车轮驶入现代,那守护平安的赤诚使命,已悄然传承于平凉公安的血脉之中。从古时仗剑江湖的侠客,到如今警徽闪耀的卫士,平凉这片热土上,守护平安的意志如崆峒山石般坚韧不移,如泾河之水般绵延不息——这是跨越时空的庄严承诺。
崆峒武术那“制敌而不伤人”的古老训诫,何尝不是一种超越暴力的文明智慧?这智慧之光,早已穿越千年,悄然投射在现代警务之上。警察手中的法律利剑,同样追求精确、节制与分寸,其终极指向,正是社会肌体健康运转所必需的安宁秩序。崆峒武者所尊崇的“义”字当先,那份甘于自我牺牲以守护弱者的侠肝义胆,早已内化为平凉公安警魂深处最炽热的忠诚——忠于法律、忠于职责,忠于这方水土之上所有值得守护的生命与尊严。无论是侠客凛然面对邪恶,还是警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,其灵魂深处涌动的,皆是源自崆峒山水的勇毅精魄,是对脚下土地和黎民百姓深沉无言的挚爱。
文化融合
侠义精神与法治信仰的交织 步入新时代的平凉公安,更以智慧与创新,赋予古老侠义精神以现代筋骨与崭新生命。他们将崆峒武术“听劲”、“化劲”的敏锐,化为社区警务中洞察社情民意、化解矛盾纠纷的细腻触角;将武术训练中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的严苛磨砺,融入日常高强度、专业化的警务实战训练体系。当特警队员在训练场上如鹰隼搏击,当社区民警春风化雨将矛盾消解于无形,崆峒山所孕育的古老勇毅与智慧,便在警徽下重新焕发夺目光彩。守护平安不再仅凭一腔孤勇,而需以法治为基石,以科技为羽翼,以专业为铠甲,将侠义之心熔铸于现代警务的精密齿轮中。 平凉公安文化扎根于深厚的崆峒武术文化沃土之中,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,亦为这古老武学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灵魂。当崆峒山晨雾中传来习武者的吐纳声,平凉公安的早训口号也在同一时刻响起,这不仅是时空的交叠,更是两种守护使命的共鸣。从冷兵器时代的侠者仁心,到法治社会的忠诚卫士,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对“平安”二字的永恒追求。或正如崆峒派古训所言:“拳脚为末,心法为宗;护佑苍生,方为至功”。警徽的金属光泽与崆峒古剑的凛冽寒光,相互辉映,共同铸就了平凉大地上的浩然正气与无上尊严。 侠骨今犹在,剑魄映警魂。崆峒武术的精魂并未凝固于历史,它正通过平凉公安的赤诚与担当,铿锵有力地行走于当下,奔涌向未来。那闪耀的警徽,是法治时代平凉公安以“法律为筋骨,侠义为精魂”对人间安泰的坚定许诺,这双重的力量,正在共同守护着平凉每一寸土地上的静好岁月,将安宁之诗书写在每一个晨昏之间,方寸之内。 (撰稿:司彩霞 审核:段志刚 编辑:马永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