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,赴一场蝉鸣里的新训
- 责任编辑:张文
- 来源:平凉市公安局
- 时间:2025-08-26 14:53
我托着行李箱前往客运中心,行李箱的轱辘和地面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,沉闷的细响,像时光在心底轻叩。七月,风卷着柏油马路的沥青味直钻鼻子,窗外的蝉鸣漫过了临街茂盛的树冠,喧闹里藏着说不出的期待与紧张,我要出发了,去赴一场迟到太久的邀约,那些最初守护正义的憧憬,要在这趟行程里,慢慢长成真实的模样……
报到的那天,阳光格外的慷慨,像是要把积攒的热忱一股脑倾洒。客车从平凉华亭出发直达兰州东岗,一路窗外景致悄然变化,家乡那还算茂密的植被,随着路程延展愈发稀薄,我的心也跟着微微发紧。
当客车行驶渐入皋兰,远处被烈日晒得发黑的山脊映入眼帘,心底疑虑瞬间漫上来。从植被葱郁的家乡,驱车数百公里到此,虽未跨省,可这映入眼帘的景象,还是让我止不住担心---这一路植被递减的寂寥,像无声的暗示,搅的我心生几分惆怅,可又盼着,前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光景在等着我……
……引擎的轰鸣渐渐沉了下去,客车在警校门口稳稳收住势头,轮胎碾过地面的沙沙声也跟着歇了。车门“嗤”的一声弹开,带着夏末的热风涌了进来。我攥着行李拉杆箱起身下车, 抬眼望去红顶白墙的建筑已在眼前铺展开来---斜斜的阳光正淌在墙面上,把那些半圆式的窗户照得透亮,像缀了排发光的纽扣。白色的墙壁被阳光照得耀眼而纯粹,半圆的窗户嵌在墙间,弧度柔和得像旧时光里的老故事,在这些规整的建筑线条里,处处透着新时代警校的朝气。继续往里走,道路东侧就是训练场了,暑气已悄悄漫进训练场的边边角角,同学们的脚步声迎着教官的口令节点,“砰砰”的融进了一声声的蝉鸣里。望着那些被晒得黝黑的挺拔背影,突然觉得——原来在梦里描摹过无数次的“藏蓝奔赴”,此刻正带着汗水的咸涩,真真切切地铺在眼前……兴许,是因为临近暑期放假的缘故,硕大的校园里浸着一种特殊的安静。前往培训签到处的路上,偶尔遇上两人并肩、三人成列的同学,他们步子都迈得齐整,像是把训练场上的节奏,轻轻挪进了这夏末的校园里。风从球场那边荡过来,带着点点的青草香,倒像是给这份独有的安静,增添了些许整装待发的意思!
爬上一座小山坡,通过一个长方形的大花园,签到的地方便在眼前了。各市州来的同志早已排队签到,我轻轻走过去,在队尾站定,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。“来了?”旁边一位大姐转过头,眼里带着笑,声音温柔得像刚沏好的茶。我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:“嗯,刚到。”“从哪里过来呀?”前面登记的大哥也回过身,手里攥着一支笔,语气里满是自来熟的感觉。你一言,我一语,那些原本隔着地域的距离,突然就被这几句闲聊熨平了……笔尖划过签到表的瞬间,崭新的培训手册已递到手中——这场为期六天五晚的警校培训,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铺开了画卷。
培训课程安排得很是紧凑,从晨光里倾听内蒙、福建现代警务建设专题起步,到听专家拆解新时代警务模式的变革与突破;从午后的110接处警实战交流带着烟火气,到那些街头巷尾的处置智慧,让纸面规则有了鲜活的注脚。忽而又将视野投向更辽远的疆场:国际反恐形势的分析会上,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与案例剖析,让人看清和平之下暗涌的风浪;转身又沉潜到国内维稳的全局图景里,在政策解读与实践经验的交织中,读懂“平安”二字沉甸甸的分量。既有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深刻解读,在字斟句酌中触摸时代脉搏;也有公文写作的细致打磨,让严谨规范的表达成为履职的利器。当课堂切入大数据与科技警务的主题,那些算法、模型与智能装备的演示,仿佛推开一扇新窗,照见技术为警务工作注入的澎湃动能!
当思绪还在警务建设赋能的奇思妙想里漫游,六天五晚的培训时光已渐近尾声,分组讨论的那天傍晚,晚霞红让人心动,有人掏出手机拍照说“像极了我们家乡的火烧云”,我才发现马上要离开了,来时陌生的地方不知何时已滋长出了熟悉的温度……
天空被晚霞映衬出淡淡的琥珀色,远远眺见训练场上那些年轻的身影正在你追我赶,风卷着他们的脚步声掠过来,恍惚间竟想起了十余年前的自己——那时的我刚刚脱下乡镇干部的西装,初次穿上心心念念的警服,以为这身藏蓝裹着的尽是风风光光----时光啊,就像架无声的穿梭机,咔嗒一声,就从他们的步伐里,滑进了我的掌心里。那些在110接处警岗位上熬过的长夜,那些在街头巷尾追过的风,那些在群众眼里读懂的期盼与焦灼,此刻都变成了喉头的哽咽。原来所谓成长,就是看着年轻的他们,忽然认出了当年的自己!
(撰稿:赵莉娜 审核:段志刚 编辑:马永强)
上一篇: 凉风起处暑 警步护学途
下一篇: 警察的夏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