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平凉公安 > 警营文化

我读《论语》

  • 责任编辑:景伟华
  • 来源:平凉市公安局
  • 时间:2023-04-10 15:51

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,你的内心,自觉沉静,自然平淡,如清水一泓,润泽涵泳,澄澈明净。当阅读成为一种快乐,你的思虑,渐次简单,趋于深刻,如自然万物,变化无穷,终归于一。尝读《论语》,反复吟咏,偶有心得,是为记。

“ 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”做人,处世,循礼,守道。边学边印证,学有所悟、所得、所用,更有心灵上的提升,真是进入学习佳境。若有朋自远方来,志同道合,相聚相遇,品茗论道,切磋交流,岂不愉悦美哉?虽未深交,却初见如故,相互尊重,相互体恤,乃真君子之交。虽淡如水,却是至圣之境,儒雅之风!

“ 吾日三省吾身。”为人办事,尽心尽力;与友交往,诚实守信,一诺千金;授业解惑,循序渐进,注重实践,反复印证。无论与谁交往,以一颗诚心扮好每一个角色,尽好每一份责任。当此,正是走在人生的正途上,向着至善前行,一步一步接近大道。

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,洞穿,透彻,犀利,智慧,一针见血,毫不含糊!跨越几千年,仿佛看见孔丘老头面对逢迎之辈,当头棒喝,痛快淋漓,毫不留情!重温历史,那些花言巧语,逢迎拍马之辈,谁能与仁沾边?诸如大秦之赵高,盛唐之李林甫,满清之和珅,哪个不是口蜜腹剑,祸国殃民?仁的含义,即:人之性须“向善”,人之道须“择善”,人之成须“至善”。只有具备真诚之心,才能自觉向善、择善,逐步通向仁之境--至善。重读经典,感知智慧,获益良多。仁哉,孔子!

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孝悌,为人之本。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缘自本性,出于天然,乃人生迈向正途的第一步。从此出发,由血缘亲情之爱,拓展至爱他人,爱万物,渐次接近仁爱、仁义、仁和。人人沿此正途前行,必将积少成多,汇聚众生力量,促进天下和谐。

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是啊,有生必有死,有始必有终,只有以哀戚、恭敬之心追慕死者,怀念古人,才能告诫生者珍惜生命、敬畏生命,努力修德、尽心向善;才能提醒我们饮水思源,心存感激,以宽厚仁慈之心待人处事。如此,人人心存敬畏,人人追求仁爱,社会风气定会趋于淳朴,人心归于平和。

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有素养而品德高尚的人,言行庄重,处事威严,善学善思,眼界开阔,思维灵敏,善变通,不呆板,不固执,善以智慧应对人生难题。最难能可贵的是重承诺,主忠信,慎交往,勤改过。不与轻狂之人、低俗之人交往,不与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交往。做人如山,沉稳厚重;守身如玉,温润洁净。如此君子,堪比圣人。古今之世,实为罕见。循此道,内修外习,亦人生之盛事尔!

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”几千年传承的道理,而今丢得差不多了,回家孝敬双亲,出门敬重兄长,我们是否做到?行为谨慎,说话信实,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,谁又真正做到?以善为先,关怀他人,亲近仁爱,身范于后,又有几人?良好的规范,立身的根本一旦丢失,纵然读破万卷书,又有何用?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通俗,深刻,只有做好孝、弟、谨、信、泛爱、亲仁,由此出发,知学精进,才会接近至善的境界!

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,才获得“必闻其政”的机会。孔子周游列国,与各国君臣交往,靠为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自制、谦退的中庸态度,赢得信任。但终因其治世思想和理政学说,与当时大竞争、大变革的时世不合,未得到釆纳和重用,甚至遭遇生命危机。后不得不结束颠沛流离的周游教化,回鲁收徒办学,教书育人,传播其治国理念和仁政仁爱思想,以身教与言教,塑造了人的典型与典型的人,“言而世为天下则,行而世为天下法”,成就一家之言,“匹夫而为百世师”,被尊为儒圣、师圣。孔子思想,能够跨越时空,备受历代先贤和许多国家推崇,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。如其倡导的温和的理性主义,深刻的人道情怀,强调人我互重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如肯定人类可以借由教育与学习而施展潜能,提升做人境界和治世才能;如乐观的人生理想,相信德行修养是人人可以达成的目标,等等……均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和普世价值。阅读孔子,特别是在这个浮躁和充满困惑的时代,完整理解孔子,对于我们化解现实的困惑与压力,保持心中的喜悦,提升做人的境界,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、调节和涵养意义!

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”视,观,察,均是由我去看人,看的方法是要明白、清楚、仔细;看的对象是他现在、过去、未来的表现。对一个人,只要真正这样看了,他还能如何隐藏呢?识人不清,用人不当,关键是视之未明,观之未清,察之未深。古之训,今有谁能持之用之?又有谁持之用之而不偏离、不异化?

“思无邪。”经典,无不出于真情。好的诗,好的文章,从来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,不虚伪,不矫饰,不造作。发言为诗,落笔成文。清水芙蓉,自然天成。做人也一样。虚假伪装,刻意隐藏,口蜜腹剑,蒙蔽一时,可矣;蒙蔽一世,可乎?

经过时间的淘洗、冲刷、沉淀,任何历史,任何圣贤名哲,任何重大事件,均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褪色,失去光泽。能让后人永远记住、怀念、凭吊的人和事,毕竟少之又少。只有文字,才能记录历史,让曾经的苦难与辉煌、沉沦与奋发、伟大与平凡,世代流传,凝聚、提炼、沉淀为民族的符号、记忆、基因、灵魂和精神。

穿越时空,阅读历史,与先贤对话,与古人神交,揣摩文明进步的脉络,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,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阅读吧,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阅读将会使我们的内心、我们的灵魂、我们的思想,安静,平静,恬静,沉静,丰盈润泽,厚重素朴,清雅而有韵味!

上一篇: 特警

下一篇: 致自己

我读《论语》
时间:2023-04-10 15:51

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,你的内心,自觉沉静,自然平淡,如清水一泓,润泽涵泳,澄澈明净。当阅读成为一种快乐,你的思虑,渐次简单,趋于深刻,如自然万物,变化无穷,终归于一。尝读《论语》,反复吟咏,偶有心得,是为记。

“ 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?”做人,处世,循礼,守道。边学边印证,学有所悟、所得、所用,更有心灵上的提升,真是进入学习佳境。若有朋自远方来,志同道合,相聚相遇,品茗论道,切磋交流,岂不愉悦美哉?虽未深交,却初见如故,相互尊重,相互体恤,乃真君子之交。虽淡如水,却是至圣之境,儒雅之风!

“ 吾日三省吾身。”为人办事,尽心尽力;与友交往,诚实守信,一诺千金;授业解惑,循序渐进,注重实践,反复印证。无论与谁交往,以一颗诚心扮好每一个角色,尽好每一份责任。当此,正是走在人生的正途上,向着至善前行,一步一步接近大道。

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,洞穿,透彻,犀利,智慧,一针见血,毫不含糊!跨越几千年,仿佛看见孔丘老头面对逢迎之辈,当头棒喝,痛快淋漓,毫不留情!重温历史,那些花言巧语,逢迎拍马之辈,谁能与仁沾边?诸如大秦之赵高,盛唐之李林甫,满清之和珅,哪个不是口蜜腹剑,祸国殃民?仁的含义,即:人之性须“向善”,人之道须“择善”,人之成须“至善”。只有具备真诚之心,才能自觉向善、择善,逐步通向仁之境--至善。重读经典,感知智慧,获益良多。仁哉,孔子!

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孝悌,为人之本。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缘自本性,出于天然,乃人生迈向正途的第一步。从此出发,由血缘亲情之爱,拓展至爱他人,爱万物,渐次接近仁爱、仁义、仁和。人人沿此正途前行,必将积少成多,汇聚众生力量,促进天下和谐。

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是啊,有生必有死,有始必有终,只有以哀戚、恭敬之心追慕死者,怀念古人,才能告诫生者珍惜生命、敬畏生命,努力修德、尽心向善;才能提醒我们饮水思源,心存感激,以宽厚仁慈之心待人处事。如此,人人心存敬畏,人人追求仁爱,社会风气定会趋于淳朴,人心归于平和。

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有素养而品德高尚的人,言行庄重,处事威严,善学善思,眼界开阔,思维灵敏,善变通,不呆板,不固执,善以智慧应对人生难题。最难能可贵的是重承诺,主忠信,慎交往,勤改过。不与轻狂之人、低俗之人交往,不与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交往。做人如山,沉稳厚重;守身如玉,温润洁净。如此君子,堪比圣人。古今之世,实为罕见。循此道,内修外习,亦人生之盛事尔!

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”几千年传承的道理,而今丢得差不多了,回家孝敬双亲,出门敬重兄长,我们是否做到?行为谨慎,说话信实,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,谁又真正做到?以善为先,关怀他人,亲近仁爱,身范于后,又有几人?良好的规范,立身的根本一旦丢失,纵然读破万卷书,又有何用?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通俗,深刻,只有做好孝、弟、谨、信、泛爱、亲仁,由此出发,知学精进,才会接近至善的境界!

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,才获得“必闻其政”的机会。孔子周游列国,与各国君臣交往,靠为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自制、谦退的中庸态度,赢得信任。但终因其治世思想和理政学说,与当时大竞争、大变革的时世不合,未得到釆纳和重用,甚至遭遇生命危机。后不得不结束颠沛流离的周游教化,回鲁收徒办学,教书育人,传播其治国理念和仁政仁爱思想,以身教与言教,塑造了人的典型与典型的人,“言而世为天下则,行而世为天下法”,成就一家之言,“匹夫而为百世师”,被尊为儒圣、师圣。孔子思想,能够跨越时空,备受历代先贤和许多国家推崇,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。如其倡导的温和的理性主义,深刻的人道情怀,强调人我互重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;如肯定人类可以借由教育与学习而施展潜能,提升做人境界和治世才能;如乐观的人生理想,相信德行修养是人人可以达成的目标,等等……均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和普世价值。阅读孔子,特别是在这个浮躁和充满困惑的时代,完整理解孔子,对于我们化解现实的困惑与压力,保持心中的喜悦,提升做人的境界,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、调节和涵养意义!

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”视,观,察,均是由我去看人,看的方法是要明白、清楚、仔细;看的对象是他现在、过去、未来的表现。对一个人,只要真正这样看了,他还能如何隐藏呢?识人不清,用人不当,关键是视之未明,观之未清,察之未深。古之训,今有谁能持之用之?又有谁持之用之而不偏离、不异化?

“思无邪。”经典,无不出于真情。好的诗,好的文章,从来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,不虚伪,不矫饰,不造作。发言为诗,落笔成文。清水芙蓉,自然天成。做人也一样。虚假伪装,刻意隐藏,口蜜腹剑,蒙蔽一时,可矣;蒙蔽一世,可乎?

经过时间的淘洗、冲刷、沉淀,任何历史,任何圣贤名哲,任何重大事件,均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褪色,失去光泽。能让后人永远记住、怀念、凭吊的人和事,毕竟少之又少。只有文字,才能记录历史,让曾经的苦难与辉煌、沉沦与奋发、伟大与平凡,世代流传,凝聚、提炼、沉淀为民族的符号、记忆、基因、灵魂和精神。

穿越时空,阅读历史,与先贤对话,与古人神交,揣摩文明进步的脉络,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,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阅读吧,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阅读将会使我们的内心、我们的灵魂、我们的思想,安静,平静,恬静,沉静,丰盈润泽,厚重素朴,清雅而有韵味!